当前位置:首页 > 10 > 正文

净值化元年频遇考验 银行理财寻觅破局之钥

  • 10
  • 2022-12-30 03:33:02
  • 554
摘要: ◎记者 黄坤 2022年,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元年。 这一年,银行理财遭遇了两轮超预期产品“破净”(指累计单位净值跌...

  ◎记者 黄坤

  2022年,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元年。

  这一年,银行理财遭遇了两轮超预期产品“破净”(指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,下同)。3月,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,理财公司上阵自购稳定市场信心;11月,债市波动再次引发“赎回—抛售”的负反馈,促使理财公司重新构建资产组合和思考业务模式。

  伴随净值波动常态化,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迈入新的阶段。业内人士表示,理财公司亟须总结和积累净值管理经验,从提升投研能力、优化产品运作策略、人才队伍与市场化机制建设等方面“破题”,持之以恒做好投资者教育,加强投资全周期陪护。

  真净值之考

  银行理财迈入真净值阶段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
  2022年,银行理财业务实现了量的增长。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我国理财产品新发行1.52万只,累计募集规模47.92万亿元,参与发行的包括253家银行机构和25家理财子公司。

 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持续深化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6月末,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.72万亿元,占比超过95%,同比增长16.06%。其中,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规模为19.14万亿元,同比增长91.21%,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65.66%,成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
  2022年,银行理财经历了两次重大挑战。

  今年3月,受A股波动影响,理财市场净值大跌,出现“破净”。赎回压力之下,光大理财、南银理财、中邮理财、兴银理财、招银理财分别运用约2亿元、5亿元、6.5亿元、10亿元、5亿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理财产品,提振投资者信心。

  11月以来,受债市大幅调整影响,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较大。截至11月17日,全市场有34367只银行理财产品(含银行发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)。其中,“破净”产品达1971只,占比为5.74%。

  面对本轮市场“急跌”,工银理财、平安理财等近10家理财公司致信投资者称,应理性应对净值波动,并建议在调整中挖掘优质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。

  真净值之问

  银行理财市场一向被视为资金“避风港”,中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为何出现大幅度净值回撤的情况?

  今年3月股债市场大幅下跌,理财产品破净数量最高超过3000只。时任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、董秘王良就该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解释称,其主要原因与当时资本市场大幅下调直接相关。

  与3月银行理财“破净潮”相比,11月银行理财净值波动主要受债市波及。理财产品“破净”引发客户集中赎回,进而使得产品管理人卖出债券资产,并进一步影响净值,形成“赎回—抛售”的负反馈。

  回顾今年银行理财的两次“破净潮”“赎回潮”,普益标准研究员孙圣钦告诉记者,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出现“破净”的主要原因有三个:一是政策预期变化;二是流动性收敛;三是短期交易踩踏现象。

  光大证券银行分析师王一峰表示,未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得更为复杂,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,净值波动幅度加大甚至破净或成为“新常态”,须持续深化投资者教育。

  真净值之思

  大考之下,理财机构投研能力和净值化运作能力被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  对于银行理财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,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直言,为追求收益达到偏高的业绩基准,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杠杆、久期安排往往呈现出“死多头”的特征,利率风险、流动性风险的考量被大幅弱化。

  如何应对资本市场波动,是理财公司首先应思考的问题。民生理财总裁张昌林表示,应降低短期产品收益预期,从而实质性降低短期产品的风险敞口。

  市场波动性加大也考验着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。“理财公司要强化投研能力,实现规模与能力的再匹配。进一步丰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手段和建立全天候大类资产配置能力;积极向监管申请相关投资牌照,通过衍生品对冲市场风险。”南银理财市场研究部总经理王强松表示。

  长期来看,银行理财须进一步优化产品运作策略、产品的风险收益定位,提升流动性管理水平。王强松表示,理财公司要明确各类型产品定位,基于不同期限、运作模式的产品,设计差异化的产品管理策略,对产品的资产配置久期、杠杆、流动性进行差异化管理,匹配产品定位客群的波动偏好。

发表评论